轻点手机,就能知晓蔬果的生长态势;足不出户,便能远程调控大棚的温湿度……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而是哈密现代农业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现实。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,物联网正成为哈密农业变革的关键力量,为这片土地上的特色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3月16日,哈密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在一排排茁壮成长的蔬果间,一个小巧的“大棚卫士”设备十分显眼。
据了解,这个设备虽然个头不大,却集成了环境监视测定与智能调控功能。它们能实时收集大棚内温湿度、光照强度等数据。
哈密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董力辉说:“这个设施大棚内大多数都有安装,能实时接收到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的这个变化数据,以及土壤中的水分和那个温度的数据。为种植户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撑,掌握空气中水分含量之后,能及时的补水,进行通风采光。”
恒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吴伟说:“水肥一体化跟这个物联网对接,然后结合每天的这个光照、日照的强度,达到更精准施肥,更节约用水、节水,出来的品质会更好一些。”
恒顺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共有3076座温室大棚,是哈密市最大的反季节果蔬生产基地。基地设立了花棚、南果北种棚、杏棚、桃棚等,打造出多样化的果蔬采摘项目。此前,这里依靠人工巡查记录数据,不仅耗费人力,还难以做到及时准确。如今,融入物联网技术的“大棚卫士”设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其具备24小时实时监测功能,收集的数据更为精准,调控也更及时,不仅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,还明显提高了作物产量,经济效益也随之提升。
南湖乡的瓜农们也切实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福利。曾经依靠经验种植哈密瓜的他们,在物联网技术助力下,开启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征程。
在伊州区南湖乡,老瓜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宏远的2000亩瓜地,去年迎来科技助力。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设备与“科学玩家”测量风速、降雨量传感器落户于此,实时监测气象数据,为有机哈密瓜种植提供精准信息,带来极大便利。
伊州区南湖乡老瓜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宏远说:“我们合作社今年就是和哈密市气象局合作,地里面装了这个设备,所有的环保,天气过程,地里面的劳作,所有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流程就在我们的监控范围以内。我不出门,不难得知外面的天气是啥样子的,它检测天气以后,降低我们的劳动成本,增加农户的收入,去年我们只按这个以后,我们一亩地增收在500元,效果很明显。”
南湖乡作为哈密瓜的重要产地,过去瓜农种植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,难以精准把控土壤、气候等因素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。如今,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。
哈密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爱平说:“物联网技术在哈密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,是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,它让传统农业成功转型为智慧农业,帮助农户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提高了收益,还推动了哈密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。我们将持续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,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,完善农业产业体系,让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发挥更大的效能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,真正的完成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。”
物联网技术为哈密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科技致富大门,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,还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。